您的位置 首页 周公解梦

梦见下葬 梦见有人杀我

中考语文必读名著导读丨一篇文章让你读懂《草房子》 梦见下葬

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我是豆姐,这个是公众号上的新栏目——李华老师带你读好书系列,豆姐每一期会选一本李华老师讲的名著供大家阅读,第一期是曹文轩的《草房子》,下面就一起来看吧。

说《草房子》之前,先简单提一句曹文轩:

《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迄今已经是300次印刷了,总共将近1000万册在中国大地上发行。这还不包括它的海外译本。

这本书为什么叫草房子呢?曹先生在书中界定的是一个叫油麻地的地方,“远远看去,这些草像是散发着一些金属的光芒……”,也就是说,草房子是油麻地的一种建筑标志,书里要讲的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块土地上人的一些故事。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通过这四个人物来展开整本书:

秃鹤

杜小康

桑桑

秦大奶奶

秃鹤是整本书出现的第一个人,他不是这本书的主角。但是从秃鹤身上,能看到很多很多我们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也许我们经历的事情不一样,但成长过程中人生的历程是一样的。我给他定了一个话:

秃鹤:用事实证明自己

先跟大家分享之前班里同学做读书分享时,一位同学的开场白。

列一个油麻地大事的大事年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征服世界。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公元1958年,秃鹤参加了油麻地小学的汇演。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两件对自己来说不亚于世界大事的事情,“秃鹤参加汇演”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

话说从头,文章一开始,秃鹤是一个没心没肺、特别快乐的孩子,书上这样描述:

“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的答应的,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为什么会被叫做秃鹤呢?因为他没有头发,油麻地的水土会有一点让人脱发。但他一直都活得很快乐,甚至因为他的头秃得特别干净,摸起来有一种很绵软的手感为荣。

但是成长有时候就是一晚上的事情,忽然之间,秃鹤就不再快活了,他意识到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头发而我没有这个问题。

秃鹤不再快活了,他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当他听他爸爸说用生姜抹头可以治好秃头的时候,他欣然应允了。

生姜在头上一圈一圈地擦,秃鹤感到了一种热辣的灼烧感,秃鹤咬牙忍着,对一个孩子而言,你说这是酷刑一点也不为过。

我看这段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我想我们每个人身上总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小缺陷,不管是外在的内在的,自卑或者胆怯,我们并不愿意让别人发现这些事情,总想在一个不为人察觉的时刻,偷偷把它治愈。

在教室里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有姜味。

然后大家开始嗅鼻子,纷纷寻找姜味的来源,秃鹤忽然就借着自己“我要上厕所憋不住了”跑了,他跑到河边抓了一把烂泥抹在头上,然后把它洗掉,又抹泥、又洗掉,一定要洗到他自己认为再也没有人能够闻到头上的姜味为止。

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坚持,说是抹81天来着头发就能长出来,可是81天过去了,秃鹤还是那个秃鹤。

然后他不再用这种方法了,他改用另外一种方法——戴帽子,父亲给他买了一顶非常漂亮的帽子,书里的描述是“洁白的颜色、漂亮的鸭舌”。

戴上帽子以后,大家发现,诶,秃鹤不秃了,他的秃头背帽子给盖起来了。秃鹤这下连走路都变得潇洒,他重新找到了在同龄人之间该有的自信。

但是,桑桑很淘气,他带领大家,把秃鹤的帽子掀掉了,然后扔来扔去。

.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很多时候,因为自己并没有体谅别人的心情,做了一些伤害别人却仅仅以为是开玩笑的事情。那顶帽子被扔来扔去,最后就被挂在了一个树杈上,再也没有下来。

秃鹤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就好像随着那顶帽子一起挂在了树杈上

这个时候秃鹤他的不快活已经升级了,升级到了一种“你们都在伤害我”的情感中,想到“我必须要有一点行动了”,他想到了报复社会。

他报复社会的方式也很简单,油麻地小学当时要参加一个会操表演,班主任嫌他的脑袋不好看,再加上秃鹤上学晚,长得比较高,比其他同学高出一截又是秃头,站在队伍里特别明显。

班主任就跟他说,秃鹤,这次会操表演你就不要参加了。秃鹤很坚定地说,老师我要参加会操。“不行你别参加了”“我要参加会操”。

那天秃鹤特别坚定,老师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说行吧,那你戴一顶帽子。秃鹤说我没帽子,蒋一轮就说我找一定帽子给你,班主任急了说赶快把帽子戴上,就去了。

油麻地小学是最后一个出场的,出场以后跳的特别好,又整齐又规范,眼看着就要拿冠军了。

这个时候秃鹤忽然就掀掉了自己的帽子。我刚才说过,秃鹤上学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很大了,他10岁才上学,比其他的同学要高出好多,忽然掀开的帽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像一个灯泡、特别突出。

秃鹤的这个行为一下引爆了场内场外所有人的唏嘘,所有的人一看就,诶呀,怎么怎么样地开始议论。

油麻地小学的队伍忽然就乱了,所有人的动作都软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个时候只有秃鹤在横平竖直、板板正正地做着这个操,他是用这样一种认真来表现着“我仅仅是没有头发,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参加”,文章里给出的结局是:

就这样,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

但秃鹤换得的是众人的冷淡,因为它使大家失去了荣誉,使油麻地小学蒙受了耻辱。

他获得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人生状态——孤独!

孩子是非常怕孤独的,后面紧接着,曹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秃鹤想讨好人家”他太渴望重新融回到小伙伴的群体里去了:

比如朱淼淼的纸飞机飞到房顶上去够不着了,秃鹤就“吭哧吭哧”地搬了两张课桌再加上一张长凳,爬到了房顶上,将纸飞机取了下来。但朱淼淼并未接过秃鹤双手递过来的纸飞机,看也不看地说:“这架飞机,我本来就不要了。”秃鹤说:“挺好的一架飞机,就不要了。”他做出很惋惜的样子,然后拿了纸飞机,到草地上去放飞。本来就是架不错的纸飞机,飞得又高又飘,在空中忽高忽低地打旋,迟迟不落。他做出玩得很快活的样子,还“嗷嗷嗷”地叫,但他很快发现,别人并没有去注意他。他又放飞了几次,然后呆呆地看着那架纸飞机慢慢地飞到水塘里去了。

秃鹤说:“我被狗咬了。”

那么大一只狗,咬了我那么大一口,没有人在乎。他跟他的老师蒋老师说被狗咬了,老师平淡地跟他说咬就咬了嘛。

秃鹤在那一个瞬间觉得生生地被全世界抛弃了,但他也仅仅是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而已。

新学年开始时,照例要打乱全班,重新编组。蒋老师把他分到第一个组,一组的组长说我们不要秃鹤,再分到第二组、第三组……所有人都跟老师说“我们不要他”,有一组的同学其实也没有说一定不要秃鹤,但是他会想“别的组都不要他,我们要了,那我们多没面子啊”,秃鹤就这样生生被同学隔绝开了。

蒋老师找他谈话,“陆鹤,现在是这样,你想去哪一组呀?”陆鹤扣着桌子说,“我去哪组都行”。“别扣桌子,你说你想去哪组”“我去哪组都行”然后甩下一句话“我无所谓”,他就跑了。

他跑到烧砖厂温暖的水池子,把自己泡进去。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心里难受的不行:

谁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别人。秃鹤觉得这样挺好,他就这么坐着。让那湿润的热气包裹着他,抚摸着他……

他不过是个孩子呀,秃头并不是他的错,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他的伤疤,然而谁也没有留心过他的伤疤曾经在原来被人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来过,大家只会记得,秃鹤让我们的小学出丑了。

他只能在一片自然的热气里面,受到包裹和安慰。

好在机会来了,文艺汇演要演一个剧,《屠桥》。这里面的角色是个秃头,这个角色开始找的是另外一个人,但这个同学可不秃头,一头浓密的头发也不愿意剃。开始的时候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猪脬来当头套。但演到一半的时候忽然就破了。

这个情况发生过几次之后,那个孩子就不演了,再也不演了。校长也说,他能演也不让演了,这演到一半在台上哐的一下碎了这可怎么办,观众也受不了呀。

那怎么办?

回去以后,蒋老师收到了秃鹤的纸条: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这之后呈现出来的情况是:

当桑桑看到这张纸条时,半天没说话,随后蒋老师说说:“一定让他试试。”(老师的支持)

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同学的信任)

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秃鹤的努力)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桑桑的爸爸,油麻地小学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当你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你也就能理解上面这一段话。

大家来找他,就是在说 “我们错了”,因为我们太熟稔了,我们不用把承认错误说得太明白。

“来吧,秃鹤,我们一起回去”,当桑桑跟同学们跟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秃鹤开始嚎啕大哭,他在内心也无数次地说,“我也错了,我也并不愿意给油麻地小学抹黑”。

这还不够吗?够了。

这是一位同学给秃鹤写的总结:

陆鹤,因为光头给他带来了很多烦恼,也正因为这样,让他变得更加坚韧。

人生也是一样,难免遭遇坎坷,有时别人的嘲笑和不理解还有讽刺挖苦就像无边黑夜笼罩着你,这时,你就要为自己点一盏灯,不是拿在手上,而是亮在心里。

你要永远相信:用事实证明自己。

杜小康:孤独磨难中的破茧成蝶

第一个人说完了,我们来说第二个人物:杜小康,这是最让我心疼的一个孩子。

为什么说他是破茧成蝶,因为刚开始他就跟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在油麻地,有一个红门,是富庶家庭的代表。生活在红门的杜小康,就是那个时代油麻地的高富帅。

在书中的时代,吃饱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当时孩子们的衣服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没有人能穿上合体的衣服,裤子都很大。

腰带就是一根绳,系得松裤子就会掉。有的孩子嫌麻烦就系一个死扣,这样上厕所会有一个问题,很容易尿裤子。

只有杜小康,是有皮带的。

孩子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细节才是真实的。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下课了,孩子们你推我搡地抢占尿池,力小的,不时被力大的从台阶上挤落下来。力小的很生气,就顺手给力大的屁股上一拳,力大的就回身来看,差点把尿尿到力小的身上,一片乱哄哄的景象。

每逢这时,杜小康远远地在厕所门口站着,等哗哗声渐渐稀落下来,才走进厕所。他往台阶上一站,挺直身子,左手抓住靠皮带扣的地方,肚皮稍微一收缩,用手拉住皮带头,这么潇洒地一拉铁栓便从皮带眼里脱落下来,左手再一松,裤子就像一道幕布漂亮的落了下来。杜小康撒尿,绝不看下面,眼睛仰视着天空中的鸟或云,或者干脆就这么空空地看。杜小康撒尿时,总有那么几个小孩站在那儿很羡慕地看,把他撒尿时的那副派头吃进脑子里,仿佛要努力一辈子记住。

那个时候还没有“偶像”这个词,但杜小康就是其他同学的偶像。他明明知道有很多人在看我,但我就是不看你们。这是一种人生的派头,是一种在富庶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自信。

忽然有一天,红门(杜小康家的杂货店)就败了。他爸爸花掉所有的积蓄,进了一批货,但是回来的路上遇到风暴,船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随着船沉了。

红门没钱了,杜小康甚至到了上不起学了的程度。而上不起学的杜小康仍旧想在同龄人之间表现出一种悠然的姿态。他刚刚退学的场景:

幕色里,杜小康走在高高的断桥上,身子显得更加的细长。他一副悠闲的样子,仿佛走在一条秋天的田埂上。他走过去,走过去,就这么不慌不忙地走过去。然后,似乎双脚有一半站到了桥外,动也不动地立在晚风里、夕阳中。再后,他坐下了,将两条长腿很轻松地垂挂在桥头上。

一个男孩叫起来:“杜小康!”许多孩子一起叫起来:“杜小康!杜小康!”很有节奏。

杜小康头也不回,仿佛这天地间,就他独自一人坐在犹如万丈深渊的断桥头上。

太阳终于熄灭在了西边的芦苇丛中。霞光将杜小康染成暗红色下他的头发在霞光里泛着茸茸的柔光。

后来,杜小康还是想表现出一副完全不在乎的样子:

他东走西走。他要让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见他。他像往常一样,穿着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并且不免夸张地表现着他的快乐。

但杜小康毕竟是杜小康。他不能自己怜悯自己,更不能让其它人来怜悯他。他只能是傲慢的杜小康,玩得快活的杜小康。

但是有一天,当他知道他再也上不了学的时候,她跟妈妈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我要读书”

“我们家已不再是从前了”

“我们家再开商店嘛”

“钱呢?”

“借嘛”

“借?能借的都借了。还欠了那么多钱呢。你没看见人家天天上门来要债?再说了,有钱也不能开商店了。”

“为什么?”

“已有人家开商店了。路口上,好地方。”

“我不管,我要读书!”

“读不了。”

“我就要读嘛”

“读不了!”

“我成绩很好只我是班上第一名”杜小康哭了。

这是自家里遭受劫难以来,杜小康第一次哭。这个眼泪让我们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爱很爱学习的孩子,他一直生活在人生很高很高的阶段,他受惯了大家对他仰望的目光。但是命运忽然就改变了。

在这之后有一天,班上的女同学上课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书丢了。

一个月后,当桑桑到大红门里去找杜小康,在杜小康家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女孩的课本时,正被从院子里进来的杜小康看到了。杜小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突然抓住桑桑的手,克制不住地哭起来。桑桑直觉得他的双手冰凉,并在索索颤抖。

桑桑说:“我不说,我不说……”

杜小康将头垂得很低很低只泪水滴滴答答地落在了地上。

看到这里,我特别难受。他“抓住桑桑的手,克制不住地哭”,这就是他的绝望,他颤抖的双手里充满了乞求“我求求你”,倾诉 “你知道吗我有多想读书”,还有抱怨“为什么我就不能再读书了呢”。

从书里的这几段,我们可以看出杜小康的变化:

当杜雍和(杜小康的父亲)对杜小康说“以后,你和我一起去放鸭”时,杜小康几乎是哭喊着:“我要读书!”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鸭子长大了,长势不错。但是有一次,忽然遭遇暴风雨,把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鸭巢都吹翻了,在黑压压的风雨里,杜小康去找鸭子。找到鸭子累到不行躺下来的时候,鸭子跟他很亲,就围着他: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他的哭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他从那种孩子的控诉、撒泼耍赖的嚎啕大哭,变成了默默地流眼泪。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甜津津地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生活,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你永远会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再回来的时候,杜小康突然就长大了,他不再迷恋于自己是“油麻地穿得最整洁最干净最漂亮的孩子”这样一个人设。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一部分,要负起责任了。(在此之前,好不容易等到鸭子会下蛋了,能卖钱了,鸭子又跑到别人家,把人家的小鱼苗都吃了。)

人家扣住鸭子要赔偿,杜小康太了解,鸭子们吃掉的是另外几家人活的希望。

回来以后,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与桑桑坐在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学校是一个记录他所有荣耀的地方,他是一个那样要脸面的人,但是杜小康就真的回到了这里,换一种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这里是一位同学在读书分享会上对杜小康的评价:

从富到贫,从哭到不哭,便是从一个男孩,变为一个男人的过程

命运,总会给我们一些挑战。但它,往往注定我们的成长!

可能大家现在还不太能理解这些话,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话,你记住的每一句话,未来的某一时刻,都会成为你心里最有效的一缕阳光,给你莫大的安慰。

成长,就要伤痛更大一点,伤口更深一点。要让我们自己拿着酒精棉,往这个伤口上擦过去,那灼烈的伤痛燃起来的时候,大声喊着“来吧”,成长不就是这样吗。

桑桑:我们,都是桑桑

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这倒不是因为桑桑是校长的儿子,而仅仅只是因为桑桑就是桑桑。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太淘气了。

他想抓鱼的时候:

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河两岸的人都到河边上来看,问:“桑桑,那网是用什么做成的?”桑桑回答:“用蚊帐。”女教师温幼菊担忧地说:“桑桑,你又要挨打了。”桑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两岸那么多有趣的目光注视下,他却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

当然最后桑桑挨了打,妈妈最后把他的蚊帐弄下来,让他体验了一把喂蚊子的感觉。这个只是桑桑众多淘气事情中的一件,还有更多:

用自家的碗柜做鸽子的窝(那个时候物质生活非常艰难,家具还是很贵的,这是一个特别大的罪责)

用夏天的蚊帐打河里的鱼虾

像冰棍一样捂在大棉袄里“制冷”(他进城的时候,看到冰柜里的冰棍上面盖着一层棉被,他想难道棉被会制冷?然后大夏天穿着棉袄捂冰棍)

他让人忍俊不禁,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

但是他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勇敢的解救被欺负的瘦弱女孩纸月

自愿与性格独特的细马为伴

甘当“信鸽”为蒋一轮老师捎情信

他与平时的淘气不同,展现了另一番的男子气概。他其实是个内心细腻、心地善良的孩子。

不过说到底,他也就是个孩子:

他也会嫉妒班里的“高富帅”杜小康,带领同班的孩子不与他玩。

可又被杜小康的自行车迷住,当杜小康主动邀桑桑骑车的时候,会觉得。。其实杜小康。。有时候也不错啊。

下面是我的一个学生对于桑桑的评价:

天真的深刻

幼稚的成熟

善良的诡计

淳朴的聪明

桑桑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 他是落入凡间的精灵——他是多少个我们成长的缩影。

桑桑亦是我们,我们亦是桑桑。

什么叫善良?有一天我们的孩子知道,理解到一个词对别人有刻薄的含义的时候,你就能真正读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

桑桑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地这样一直淘气下去。

有一天桑桑生病了,脖子上长了一个硬块,所有人都说那是一个绝症。桑桑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瘦。他吃了无数的药,但治不好。

到最后所有人都快放弃了希望的时候,你再吃一种奇苦的药,能把这个病治好。喝这个药的时候挺害怕的,他的老师把他叫去了,跟他说“别怕”,并给他讲了她的故事:

温幼菊才说:“十七岁那年,我考上了师范学校。也就是那年秋天,奶奶走了。奶奶活了八十岁。奶奶是为了我,才活了八十岁的。奶奶临走前,抓住我的手。她已说不出话来了。但我从她微弱的目光里,依然听到了那两个字:别怕!”

她没有看桑桑,但却把胳膊放在了桑桑的脖子上:“桑桑,别怕……”

这是多有力量的两个字,我们的一生中总是充满了或细小或巨大的恐惧,这种恐惧我们有时候自己不愿意面对,也不愿意承认。

也许在平常的沟通中,我很少使用这样的字眼。但是我很喜欢跟我的每一个学生说,孩子,我最喜欢看你微笑的样子。

我试过无数次,一个暴怒的孩子在我面前,当他们跟同学吵了架,跟妈妈发了火,跟其他老师闹了脾气等等等等,冷静跟他说“孩子,你看看你现在狰狞的脸,李老师最喜欢看你微笑的样子”。

他们都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平静下来,有一些真的会哭。面对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他的老师还给他唱了这样的一首歌,温幼菊轻轻摇着桑桑,唱起歌来。没有歌词,只有几个抽象的叹词:

咿呀……呀,

咿呀……呀,

咿呀……哟,

哟……,

哟哟,哟哟……,

咿呀咿呀哟……

这几个叹词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在缓慢而悠长的节奏里,轻柔却又沉重,哀伤却又刚强地在暖暖的小屋里回响着。桑桑像一只小船,在这绵绵不断的流水一样的歌声中漂流着……

不知道大家看到书里的歌会不会不自觉地跳过去,我自己想象了一下她温润的语调,你会发现整个灵魂的旋律是不是就应该是这样。我们终其一生所要寻找的,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能给我们灵魂安稳的节奏。

桑桑还有个妹妹叫柳柳,妹妹还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一天到晚都在哭,这里是她跟桑桑的一段对话。

柳柳问:“妈妈为什么总哭?”

桑桑说:“因为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就你一个人去吗?”

“就我一个人。”

“我和你一起去,你带我吗?”

“那个地方,只有我能去。”

“那你能把你的鸽子带去吗?”

“我带不走它们。”

“那你给细马哥哥了?”

“我和他已经说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吗?”

“不能。”

“长大了,也不能吗?”

“长大了,也不能。”

这段不管看多少遍,每次看到的时候心里都特别难受。

当我们每天还在抱怨作业怎么那么多、功课怎么那么难的时候,我们要一起感谢我们还能这样抱怨,抱怨本身就是幸福安康、平和生活的。

桑桑以为自己要死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桑桑要不行了。一个马上要死掉的孩子,因为周围人的善良,他说:

我已经见过太阳了,见过月亮了,见过那么多那么多的好人了。即使明天早上真的走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有一个学生写了一首桑桑的小诗,跟大家分享:

桑桑,你是个孩子啊

不该这么坚强

家人们愁苦的眼神,刻意的隐瞒

让你知道

也许哪一天

那一刻我就再也不能见到那些油麻地的小伙伴

也许哪天我也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你选择了接受

平静的接受着一切

用那还不能承受的肩膀背负起这一切

可怕的死亡

却抵不过你幼小心灵的强大。

秦大奶奶:油麻地,有艾的地方

最后,跟大家聊一下秦大奶奶。秦大奶奶在这里是一个隐喻式的人物。她住在学校里,种了一大片的地,种的是艾草。

那个叫乔乔的小女孩在惊魂未定的状态里,抽抽泣泣地向人们诉说着:“……我从水里冒了出来……我看到了奶奶……我就叫:奶奶——!……”

秦大奶奶依然还是没有动静。人们的脸上,一个个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桑桑没有哭,也没有叫,一直就木呆呆地看着。

乔乔跺着脚,大声叫着:“奶奶——!奶奶——!”

这孩子的喊叫声撕裂着春天的空气。

乔乔的父亲抹着眼泪,把乔乔往前推了一下,对她说:“大声叫奶奶呀,大声叫呀!” 乔乔就用了更大的声音去叫。

桑乔招了招手,把蒋一轮和温幼菊叫了过来,对他们说:“让孩子们一起叫她,也许能够叫醒她。”

于是,孩子们一起叫起来:“奶奶——!……”

声音犹如排山倒海。

最后,奶奶还是被溺死了。倒不是为了救孩子,仅仅是为了学校的一颗南瓜。因为她觉得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她都有责任,都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

但在黄昏时分,桑桑的号啕大哭,告诉这里的所有人:秦大奶奶与油麻地的人们永远地分别了。

她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又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的。上回,她是为了救一个孩子而落入水中,而这一次落水,仅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

几天前,她就发现,在一根爬向水边去的瓜藤上,有一只南瓜已经碰到水面了。昨天下了一夜的雨,今天再看那只南瓜时,已几乎沉入水中了。水流不住地冲着那只南瓜。

眼见着瓜要落蒂了,她想将那只南瓜拉出水面,让它躺到坡上。她顺坡滑了下去。然而却滑到了水中。也许是因为她太老了,她几乎没有一点挣扎,就沉入水中。

当时,对岸有一个妇女正在水边洗衣服,看到她要用拐棍去捞那只南瓜,就阻止她,但她的耳朵已聋得很深了,没有听见。还未等这个妇女反应过来,她就滑入了水中……这一回,她再没有活过来。

墓地是桑乔选的,是一块好地。他说:“老人生前喜欢地。”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从原先的艾地移来的,由于孩子们天天来浇水,竟然没有一棵死去。它们笔直地挺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特有的香气。

秦大奶奶在油麻地种了一大片艾草,油麻地,就是这样,一个有艾的地方。因为有了这些孩子,有了秦大奶奶,就是一个有爱的地方。

最后,用作者曹文轩先生的感悟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远无法走出童年。

在我们心中竖一把足以挡住整个天空的大伞,你能记住童年的记忆多少天不忘,这把伞就能为你拦下多少天的人生风雨。

淳朴又安静的文字,往往触动着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个角落。

这便是文字给予我们最单纯的感动。

这便是中国教育所缺少的阅读。

在文字中追寻生命永恒的感动。

追随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

本文重点讲:梦见有人杀我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z607.com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