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处女座

感恩母亲的作文400字

  六

  父亲的少年时代是靠乞讨为生,在死亡线上挣扎着走过来的,但却天资聪颖。他仅靠解放之后村里的扫盲识字班认识的那些字,不但学会了开汽车,学会了写发言稿,他还差一点成为一个名闻遐迩的创作、表演曲艺家,说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让我们把记忆的时针回拨到1958年。

  1958年,全军文艺汇演在武汉举行。有两个战士表演的对口快板《夸公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质朴的阶级情感,浓郁的生活气息,明快简洁的节奏,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着现场的观众,也吸引着众多的部队作家、曲艺家。《夸公社》大获成功,获得创作、表演二等奖。

  父亲就是《夸公社》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全军汇演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当年的《解放军文艺》全文发表了这篇作品。作品被全国著名的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润杰先生看到后,大加赞赏,并亲自动手修改,然后在全国巡回演出,风靡一时。

  树有根,水有源。父亲以一个半文盲之力,竟能够创作出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其源头在哪里?当我们问起这个问题时,父亲笑着说,我有老师,我的老师就是山东快书大家陶纯先生。

  我们知道,陶纯先生是山东快书艺术的开拓者之一,在全国有着极高的声望。父亲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士兵,他是怎么和陶纯先生取得联系的呢?父亲说,那还是在朝鲜战场上,当时国内许多著名的作家、艺术家都到朝鲜前线去深入生活,给在坑道里的士兵表演节目。有一次,陶纯作为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演员来到我们部队。演出结束后,我大着胆子走到后台,找到陶纯先生,说自己很喜欢山东快书,想学习创作和表演。没想到,陶先生一点大艺术家的架子也没有,非常热情地和我聊天,鼓励我认真学习,并讲解山东快书的创作表演技巧,临走,他还送给我一本他创作的山东快书《武松传》。从那之后,我就迷上了曲艺创作和表演。整天价琢磨,满脑子是快书,一有空把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一些好人好事记下来,编成作品,说给战友们听,既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也使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创作表演水平。当年在广州的群众艺术馆和街头,每逢五一国庆,部队与地方联欢,我都是活跃分子。那些年,先后创作表演的作品有《傻小子过年》、《八大怪》等等,很多,时间长了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1963年,我的创作表演引起了中央文化部的关注。据部队首长后来说,文化部来人要我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整理出来带走,可惜的是,当天我要执行抗美援越任务,带来车队去前线,部队首长怕我分心,就把这个事情给压了下来。等执行任务回来已是两个多月后了,文化部的同志等不及早就回北京,整理作品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父亲给我们讲述这些事情时很平静,我们却觉得很遗憾,当年如果跟着文化部的同志去了北京,在创作表演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名满京城的作家艺术家。

  虽然父亲没能走上专业的创作表演之路,但对文艺的热爱一点都没有减少,上班时是活跃的文艺骨干,年龄大了,还经常在公园,自拉自唱,还动不动就即兴编上一段快板书,吸引人们驻足观看,笑得前仰后合:这老爷子,真逗!

  七

  2020年春节前的一天上午,我们全家正在忙活着准备过年。突然,父亲接到了公安局打来的电话,说是叫他去一趟。我们心里“咯噔”一声,莫非出啥事了?父亲也是一头雾水,摸不清到底是咋回事。

  父亲从公安局回来,一脸凝重,坐在沙发上半天也不吭声。我们急切的想知道到底是咋回事,父亲长叹一声,说出了藏在他心中的一个秘密。

  在朝鲜前线,父亲有一位战友,四川人。两人在战场上摸滚爬打,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从朝鲜回国后,又一起转战商丘、海南。在海南岛,父亲和他虽然不在同一个农场,但是两家来往仍然很频繁。有一天,他领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来到我们家。只见那个男孩矮矮的个子,面黄肌瘦。战友哭着告诉父亲,他的妻子因为受不了海南岛的气候,病了几年后就撒手走了,撇下他们爷儿俩。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他还要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没娘的孩子饥一顿饱一顿,体质每况愈下。在别人撮合下,他又娶了一感恩母亲的作文400字位新娘,本来指望她能照顾好这个儿子,可没想到,这是位狠心的后娘,对儿子不管不问,动不动就甩脸子、发脾气。无可奈何之下,他想到了父亲。于是,就把儿子领到我们家,想让父亲替他拉扯。父亲听完战友的诉说,心情也很郁闷。那时候,我们的母亲和兄长随军,爷爷奶奶还有大爷家的一个孩子也跟随父亲到了海南岛,一家好几口人挤在一起,生活十分拮据。父亲很严厉地批评战友说,舐犊之情,天之所赐。你小子不能娶了新媳妇就当后爹,儿子是你的亲骨肉,无论有什么难言之隐,也不能把儿子赶走。一番话说得战友面红耳赤。可看到眼前的这个瘦弱的孩子,父亲有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们商定,两家结成干亲家,父亲成了这个孩子的干爹,俩家共同抚养孩子长大成人。从此之后,这个孩子就成了我们家的一员,隔三差五地在我家住一段时间。父亲母亲把他视如己出,做好吃的,买新衣服。每逢他要回家时,都是搂着父亲母亲的脖子,眼含热泪,久久不愿撒手。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瘦弱的小孩长成了高大壮实的小伙子。后来,战友因工作调动,父亲也转业回到山东,俩家离得远了,渐渐就失去了联系。

  随着时光的流逝,此事在父亲的记忆中渐渐模糊了。但是,有一个人却始终不曾忘怀。这个人就是父亲母亲当年精心呵护过的那位瘦小羸弱“干儿子”。他在海南那块贫瘠的土地上,发奋努力,品学兼优,考入大连舰艇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指挥官,被认命为南海舰队某舰舰长。退役后不久,因南海形势风云突变,再次应招回归部队。几十年的军人生涯,他练就了一副钢铁般的意志,纷繁复杂的工作,使得他心无旁骛,但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刻,望着玄窗外的碧海蓝天,心中就像这大海一样波涛汹涌,他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儿时的情景,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干爹干娘”的影子在眼前晃动。时间太久远了,他甚至不知道他们确切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详细的住址,他只是隐隐约约知道,他们是山东人。每次去北京开会,当列车进入山东,他望着连绵起伏的齐鲁大地,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曾多次回老家询问已经年迈的父亲,但他的父亲久病在床,思维模糊。他从父亲断断续续、含混不清的语言中判断出,他的干爹干娘是山东德州人,具体的姓名也只是听出了个大概。于是,他急迫地向德州公安部门求助。

  公安局的同志被这个寻亲“故事”所感动,根据多方面寻找,终于找到了我们的父亲。当父亲和他那位“干儿子”的电话接通之后,电话的两端都已泣不成声。他们约定,春节期间见面相聚。可惜,突如其来的疫情终止了见面的机会,父亲在电话中告诉“干儿子”:只要你好好地在战斗岗位上保家卫国,我比什么都高兴。

  人之初,性本善。在父亲母亲的大半生中,总是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别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老家的乡亲,往昔的战友,只要找上门来,父亲母亲总是不顾自己家窘迫的日子,哪怕是借钱,也要替人解危济困。知道感恩的,说声谢谢,也有不少得到帮助,转眼就忘记的,父亲母亲从不计较。施恩不图报,只为心安宁。他们善良的本性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让我们受益匪浅。

  八

  在父亲母亲身上,不仅闪耀着善良的人性光辉,他们的爱情也堪称楷模,令我们敬仰!

  1952年,母亲踏入了我们家的大门,邻居们都说我父亲有福气,娶了个好媳妇。父亲也整天乐呵呵的,是啊,一个穷要饭的叫花子,做梦也想不到能娶上媳妇,而且还是个漂亮温柔善良的女人。当抗美援朝的战火燃烧起来的时候,父亲多么想参军报效国家啊,可是,他害怕新婚的妻子不愿意。有好几次话到嘴边了,可就是不敢说出来。其实,父亲的心思母亲看得是一清二楚,没等父亲张嘴,母亲就抢先表态了:你是穷苦出身,保家卫国更应该挺身而出。你放心的去吧,家里二老和孩子有我照顾,准出不了岔子。父亲参军走后,爷爷奶奶整天担惊受怕,常常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善解人意的母亲除了下地干活,照顾孩子,还要千方百计地给老人宽心。当父亲立功的喜报传回家乡时,全村人都聚集村口放鞭炮庆贺,母亲却望着东北方向在默默地祈祷。

  1960年,家乡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家人吃不饱饭。此时,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母亲可以随军,户口“农转非”了。那时候,跳出农村,拿到城市户口,吃公家饭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邻居们羡慕地对母亲说,你可算是熬出头了,跟着男人到部队享福去了。谁知,母亲却放心不下家中的公公婆婆,执意要求二老一起随军。

  在海南岛,父亲母亲和爷爷奶奶团聚了,生活和和美美,日子其乐融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爷爷奶奶随军来到海南岛之后,实在是适应不了那边的热带雨林气候,吃不惯粗糙干硬的米饭,睡不惯低矮闷热的窝棚,听不懂“伊哩哇啦”的方言。加之年龄大了,老是怕死在异域他乡,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父亲犯了愁,却也无计可施。这时,母亲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做出的决定:放弃非农业户口,带着爷爷奶奶回老家种地。

  重新回到老家的母亲,受到了亲戚好友和街坊邻居的质疑,他们大为不解的问母亲:你这不是犯傻吗,放着非农业户口的随军家属不待,却偏偏又回到农村砸坷拉,你是咋想的啊?母亲说,公公婆婆一辈子拉扯儿女不容易,我不能眼看着他们过得不舒坦。老人心里不舒坦,孩子他爹也不能安心工作。多年之后,每当父亲和我们讲起当年母亲毅然决然回家这件事时,仍然感动得泪水盈眶。他说,你们的母亲对我有大恩,有大德,这个大恩大德我要终生回报她。

  60年代的农村,生活相当艰苦。而母亲只身一人,既要孝敬侍奉双亲,照看孩子,缝补浆洗,还要参加劳动,里里外外,一个人忙活,其艰难的程度恐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但在我们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不烦不燥,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说来真是难以置信,就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母亲竟然比父亲还先一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家里家外,忙忙活活。在家里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拉扯孩子的好母亲;出了家门是耕田种地的好把式,处理大事小情的好干部。爷爷奶奶常常对父亲说,不管到啥时候,你也不能慢待她,她是咱家的功臣。

  父亲谨记着爷爷奶奶的教诲,对劳苦功高的母亲敬爱有加。前几年,母亲身体好的时候,父亲每年总要领着她出去旅游,也让她见见外面的景致。由于操劳过渡,这几年母亲身体不好,小脑萎缩。父亲买来轮椅,推着她在公园散步,千方百计地让她开心。

  望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和躬身前行的父亲的背影,作为儿女的我们禁不住眼睛模糊:这就是世上的真情,这就是人间的大爱,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父亲母亲,这就是我们视作楷模的老爸老妈。

  我们愿老爸老妈健康长寿,我们愿在老爸老妈的精神感召下,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

  前几天,我们做子女的商量,决定写了一首歌,作为发自肺腑的心声献给老爸老妈:

  老房子 旧篱笆

  住着我的爸 我的妈

  我的爸 我的妈

  精心呵护这个家

  爸爸的肩膀担风雨

  妈妈的双手结茧花

  风再大 雨再大

  家有爸妈都不怕

  老房子 旧篱笆

  住着我的爸我的妈

  我的爸 我的妈

  一心为着这个家

  爸爸的脊背弯成树

  妈妈的白发似霜花

  天再大 地再大

  怎比爸妈恩情大

  记住爸妈的情

  踏实走天下

  记住爸妈的恩

  今生去报答

  壹点号朱若木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