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星座性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三毛用了四十八年,一身风尘,背着行囊走向远方。这位说着软绵台湾话的女子,在1988年的一次访谈之中嬉笑道:“我是重庆的,我来自黄桷垭!”她甚至说了几句重庆话,和现场一位四川的朋友开玩笑。

  原来在三毛的心中,一直隐约回响着重庆的乡音。她出生在重庆,在南岸区黄桷垭老街里度过了人生最初的5年,随后她随着父母移居宝岛台湾。成年后,三毛前往西班牙留学,在撒哈拉收获了爱情。因为不愿为世俗牵绊,她不停地流浪,因为不想被规矩束缚,她始终穿着宽大的长袍,赤足在沙漠之中寻找最本真的自我。

  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创作者。

  三毛离开了三十年,她的仰慕者们依旧无法释怀。今天的黄桷垭,三毛曾经住过的缪家大院前,常常有不同年龄的读者前来参观,企图从这些老旧的房屋之中找寻她文字的印记,去探寻她幽深的内心世界。

  

  缪家大院并非深宅大院,不过是几栋青瓦的木屋,大院之中有两个天井,木屋分为上下两层。这是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娘家的房子,三毛和父母虽然移居到了台湾,但这里还住着缪家的后人,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还有一位缪姓的老人,她是三毛的远房亲戚,还会向来寻找“三毛”的人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们介绍缪家大院和三毛童年的趣事。

  三毛,原名为陈懋平。1943年,三毛在重庆出生。父母为她起名为“平”,因为她出生在抗战时期,这个名代表着父母对和平的期待和向往。“懋”这个字是三毛在陈家族谱之中的排行,因为这个字实在太难写,三毛小时候怎么都写不好这个字,于是后来就故意跳过不写,渐渐名字就变成了“陈平”。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造币厂工作,在黄桷垭老人的回忆之中,陈嗣庆每天都是骑马去上班的,非常威风。三毛在小朋友之中也是极特别的一个,她身体瘦弱,性格独立,比一般的孩子更加冷淡、执拗、叛逆不合群。即便是在父母的眼中,小小的三毛也非常敏感且神经质。

  三毛从不和邻居的女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她总是独来独往。三岁的时候,三毛就会一个人跑到附近的荒坟边上,拿坟边的泥土和稀泥捏泥人,她还会将这些泥人带回家中,故意吓其他的小孩子。

  

  三毛生来便不是会讨好人的孩子,她不喜欢在人群之中被包围的热烈,她喜欢一个人享受孤独。三毛对于友情和亲情的依赖很浅,可能有性格的因素,也和童年的经历有关。三毛是家中的老二,在懂事之后,她就觉得自己一直是被父母忽略的那一个。小小的三毛,曾经这样和父母说:“家中的老二就像夹心饼干的夹心,明明是最甜美的,但是爸爸妈妈往往都看不见。”

  三毛一直觉得父母对她的关注度不够,她经常在家里调皮捣蛋,就是为了能让父母多注意她一些。越是父母不让她做得事情,她偏要去做。

  缪家大院之中曾经有一口大水缸,家中的长辈都告诉孩子们绝对不能靠近水缸,孩子们都很听话。偏偏三毛一直对这口水缸充满好奇,大人不让她靠近,她就越想要去看看。一天,家人们都在吃饭,三毛乘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了出来,在水缸旁边游玩,甚至爬到高处往水缸里面去看,站得不稳,三毛一头扎进了水缸里面,因为头在下面,她叫不出声。幸好路过的家人听到了她挣扎的动静,将她从水缸里面拎了出来。三毛被捞出来之后并没有觉得委屈或者后怕,她甚至没有大哭,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感谢耶稣基督”。

  除了去坟边玩儿,三毛还喜欢看人屠宰牲口,其他的孩子全害怕地躲回家中,而她总是静静站在旁边看着生出和人搏斗,在刀口下挣扎死亡的场景。整个屠杀的过程她从头看到尾,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看完之后还会意犹未尽。

  三毛不是喜欢死亡,也不是喜欢残酷,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模糊了生死的区别,不觉得死亡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总会有消逝的一天。因为不惧死亡,才会更透彻地感受活着的痛苦,因为敢于面对伤害,才能彻头彻尾去体验疼痛的锐利。

  三毛在黄桷垭的童年在三毛的记忆之中可能已经模糊了,但是其他人对三毛的记忆是格外深刻的,因为她是如此与众不同。

  四岁的三毛特立独行,长大之后她依旧追求着别人所想不到的事情。上学之后,三毛一直有一个奇怪的理想——拾荒。她甚至在自己的作文之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得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三毛在课堂上将这篇作文念出来,国文老师当场就将黑板擦对着她砸了过去,喝令她马上重写。三毛于是只好杜撰了一篇想要做医生的作文,才算过了这一关。这位老师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否定的,是未来一位大作家的作文。

  三毛在学校之中一点都不快乐,老师的体罚羞辱,父母的心力憔悴,让她一直沉浸在迷茫和哀伤之中。她开始逃学,无处可去,她也不想成为灰暗巷子里面的小流氓。她孤独得走过大街,来到郊区的公墓之中,在墓园里面徘徊,和这些不会说话的人“对话”,在死寂和空旷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阿德勒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形成“追求优越”的动机。3岁,她为了躲避“过度热情”的伙伴们,一个人躲到荒坟之中;13岁,她为了躲避别人对她的猜疑和上海,再次来到了墓地。

  

  “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三毛从来不避讳死亡,所以认为墓地是神圣之所;她对这世间的残缺之物有天生的怜悯,所以她的愿望就是去拾荒,去找寻被人抛弃的“宝贝”,去找寻被人抛弃的自己。她的敏感放大了一切活着的痛苦,她需要用十倍的勇气去面对排斥她的人们。别人看她不同,不愿去包容她,她看这个世界都怪异,但她包容了世界。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