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测试

狼的成语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诗圣杜甫的这句诗写出了自己在逃避贼兵过程中仓皇之态,其中提到了一个我们都不陌生的词语“狼狈”。

  其实,“狼狈”除了表示仓皇窘迫的意思之外,很多时候也指为非作歹之徒相互勾结,图谋不轨,甚至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狼狈为奸”。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大家可能很少细想过“狼狈为奸”的狈是什么意思?

  其实,狼作为反面成语中的主角并不少见。我们形容一个人野心很大时,说他狼子野心,我们在形容周围敌人很多时说群狼环伺,可见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狼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讨喜”的动物。

  那么在成语“狼狈为奸”中,与狼并列的“狈”又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为什么古人会认为狼与狈会勾搭成奸呢?这要从“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的来源说起了。

  “狼狈为奸”的来源

  根据史料的记载,狼狈为奸最早出自一个寓言故事。

  中国古人在说理的时候,为了让道理显得更加简单易懂,通常会将哲理蕴藏在小故事之中,而这些故事中又有很多是以动物为主角。于是衍生出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比如狐假虎威,比如亡羊补牢,而狼狈为奸的来源同样是这样。

  唐代段成式曾经写过一本名叫《酉阳杂俎》的笔记小说,在这本小说之中记述了一个关于狼和狈的故事。相传有一头狼在经过农户家的时候,看见羊圈里关满了肥羊。它当时就心花怒放,当即约上了狈,准备晚上一起去偷出肥羊来饱餐一顿。

  但是晚上当狼和狈一起来到农户家时却登时傻眼了,因为农户为了防止圈里的肥羊被猛兽抓走偷吃,把羊圈的栏杆修得十分好大结实。狼和狈面面相觑,他们围着羊圈转了几圈,始终找不到进去的方法,现以他们两个的能力,根本无法翻越如此高的围墙。

  正在狼无计可施之时,狈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妙计:它让狼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后自己立起身子趴在围墙之上,这时候狼站在它的肩上,就可以用前爪把圈里的肥羊勾出来,就这样,狼和狈成功地偷到了肥羊。

  这也是成语“狼狈为奸”的来源,因为狼与狈通过合作成功地吃到了羊,所以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坏人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比如影视剧中不法分子与商人官员沆瀣一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们狼狈为奸。

  总之,狼狈为奸最初是从寓言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后来因为被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但是,虽然知道了为什么古人将狼与狈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还是不免有一个疑惑:狈究竟是什么动物?

  “狈”的来历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图像之中,我们对于狼都十分熟悉,但是相较之下,对于狼的同伴狈就十分陌生了。

  在古代传说中,狈与狼是同属,两者是亲戚关系,但是狈与狼的不同之处在于,狈的前腿特别短小,甚至已经短小到狼的成语了不能支撑狈独立行走的地步,所以狈必须爬伏在狼的背上才能够行动,如果失去了狼,狈就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

  按照这种说法,狼与狈其实近似于一种寄居的关系,就好像寄居蟹寄居在螺丝壳里面一样,狈也是寄居在狼的身上,只能依附于狼群才能行动和猎食。但是,狼为什么会让狈“寄居”在自己身上呢?

  其实,按照一些古代资料的记载,狈在狼群中在一定程度上担负了军师的作用。比如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就写道狈能够知道食物的所在,也就是说狈能够准备的发现猎物的藏身之所,并且指挥狼前往捕食。

  所以,狼与狈之间是一种寄居的合作关系。狼在行动上更加迅猛,是力量担当,在合作关系中充当的是执行者的角色,而狈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在狡诈上却更胜狼一筹,是智慧担当,在行动中往往担任指挥的任务。

  而在民间故事之中,狈的出场率虽然没有狼那么高,但是在一些传闻之中我们还是能够偶尔看见狈的身影。比如在《在老太太智杀狼狈》的故事中,狈由于狼被杀掉,自己无法单独猎取食物,所以来找老太太报仇,最后被老太太用计杀死。

  1956年,山西也传出过看见狈的传闻。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一个抛锚的卡车被一群狼给盯上了。人们在与狼群的搏斗过程中,发现了狼群中有一头类狼的生活趴在狼背上“发号施令”,后来狼群四散,这头动物由于行动不便被人们猎杀。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前腿短小,很像是传说中的狈。

  总之,在典籍和民间故事之中,狼和狈是一个经常一起捕食的团伙,他们分工明确,一方负责出谋划策,一方负责行动实施。但是,狈却一直只存在于古籍和民间的异闻传说之中,在自然界,人们几乎没有发现狈的存在。

  于是,有人提出了质疑,觉得狈只是传说中的生物,并不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对于“狈”的真假质疑

  其实,关于狈存在与否的讨论,并不是如今才出现的。在古代的时候,一些饱学之士就已经对于狈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

  比如《康熙字典》之中,对于狈的描述是这样的:“狈,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简单地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狈是狼的后代中天生畸形的一部分,他们四肢不全,无法像正常的狼一样行走,只能爬伏在其他狼背上,所以被人们当成了另外一种动物。

  其实仔细想想,似乎这种说法更有道理,首先人们的确几乎没有在自然界中见过真实的狈,其次,假如狈是另外一种动物,那么狼和狈的合作关系是完全不对等的。因为狼离开了狈依旧可以继续生活,最多捕食的效率下降一些,但是狈离开了狼就完全无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之下,狼与狈的合作关系竟然能够一直维持,是不合常理的。

  此外,对于狈的存在,现代人又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人认为狈可能是狼群中在捕食过程中不幸被陷阱夹断了前腿的那部分狼。它们因此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依附狼群中的其他狼生存,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生存不下去。所以,人们在自然界几乎看不见所谓的“狈”。

  综上所述,狈很有可能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物种,而本身就是狼。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他们失去了前腿和自由行动的能力,所以被古人当作了与狼相似的另外一种生物,同时又因为它一直与狼一起出现,所以就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

  结语

  自然界的运行一直有它的法则,我们一直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但是,现实总是会不时地体现着自然界的温情。?

  就如同狈的存在一样,不管是先天畸形也好,还是后天畸形也罢,失去了行动能力的他们本应该就地饿死,但是他们的同伴却舍不得抛弃他们,而是把他们驮在身上,一起去猎食,而由于狈的驮在身上,眼光更加高远。所以才有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能知食所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