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QQ昵称

比较励志的歌曲 5000字长文刷爆朋友圈!金华这位“励志老师”坚持15年撰文为高考生加油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薛文春 沈立 徐贤飞

“高考是件小事,它不能决定你人生的无限可能;高考是件大事,它会深远的影响着你的未来……”

“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能拿的、该拿的分,分分必争,颗粒归仓。”

“浅浅遇,深深爱。剪一段美好岁月,装点青春,书写传奇;煮一壶深情厚爱,一眼万年,一笑生花!”


陈新辕给全校师生演讲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如何给孩子们加油打气?这几天,金华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叫《浅浅遇 深深爱》的高考励志长文刷屏。

有人说,文章写得太棒了,仿佛高考不再那么残酷,而是一件美好的事。还有人说,文章写得像情书,高考像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

这篇长达5000字的文章作者是金华一中语文高级教师陈新辕。每年高考临近,陈老师都会写长文祝福高三学子。2006年开始到今年,已经坚持了15年。


陈新辕给全校师生演讲

为什么写?

一次国旗下讲话突发灵感

高考前,一定要听陈老师的励志演讲。15年来,这已经成为金华一中高考前一项最具仪式感的固定环节。这一天,三千多名师生齐聚操场,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侧耳聆听陈老师笔下的梦想与青春、人生与理想……

陈新辕,生于1963年,金华磐安人。1981年从浙师大毕业, 1990年调入金一中,迄今已在讲坛上耕耘40年。

说起自己为什么要写高考励志文章,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笑着说了三个成语:突发奇想、自作主张、始料未及。

金华一中每周一上午上课前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仪式后,值班领导会对上周全校情况做一个总结讲评。

“当时我是校办主任,每次轮到值班,我就在想能否利用这种机会讲点学生感兴趣、切合时事特点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陈新辕说。一次值班,恰逢高考前,他就自作主张写了一篇700多字的高考文章,放在总结讲话之后读给学生听。

没想到,现场的人听得热血沸腾,并为他献上了雷鸣般的掌声。“挺好!创新讲评,学生也很需要,以后可以多写。”陈新辕回忆,时任校长对他这一举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赏。

从那之后,每年高考前,写一篇励志长文成了他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次无心之举,没想到坚持了15年,这让陈新辕始料未及。现在,一进入高考季,师生便来“催更”。一个个见了他就问:“今年准备写什么?什么时候开讲?”


2006年《冲刺高考》

由于时间久远,部分手稿已经丢失,目前仅存9篇。万幸的是,最早2006年《冲刺高考》这篇曾被刊发于金一中校报,被一位同事保留了下来。“2017年,我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这样文章不会再弄丢了。”


陈新辕和他的学生们

写什么?

年年写,年年还要不重样

年年写,年年讲,年年还要不重样,太难了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听到记者这个问题,陈新辕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唐代刘希夷《白头吟》中的一句诗卖个一个关子。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如果只是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肯定很快就讲完了。如果把道理融入时代,融入经历、融入感悟、融入当下,就会年年有新意。”他嘿嘿一笑说。

2020年疫情爆发。这一届学生,恰好是“生于非典、考于新冠”。高考从6月推迟到了7月。这段日子,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煎熬。当年正带着高三的语文老师陈新辕也感同身受,他花了一周时间酝酿、起草、修改,写了一篇长文《爱青春 爱高考》——

我曾问同学居家网课的感觉怎样,他回答了三个词,那就是——“抓狂”“抓狂”“抓狂”!我完全可以想象那期间同学们的无奈和心酸:妈妈的唠叨就像那时窗外的春色关也关不住,父亲的眼神比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还要意味深长,老师的张张试卷在手机的“滴滴”提示音中排山倒海,破空而来,真所谓“钉钉与微信齐飞,试卷共脸色苍白”,这次第,怎一个“抓狂”了得。

“2020年这篇不仅是创作最有感触的,开讲当天的情景也让我至今难忘。”陈新辕回忆,当时,正值全年温度最高的三伏天。一大早,太阳就火辣辣。开讲前,他有点犹豫,因为文章有点长,怕大家吃不消。

没想到,校长方家鸿反而鼓励他讲,“没关系,今天即使讲到中午12点,我们都愿意听。”

就这样,全体师生暴晒在30℃高温下,没有一个人离开,都在专注地听他讲。近4000字长文,讲了20多分钟。 师生们和洗过澡一样,衣服都湿透了。

“大家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这是我最感动地方,也是我写文章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陈新辕动情地说,这也是他坚持15年写作的一个主要动力。

陈新辕的文章,既充满了治愈的温暖,又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15年来,他圈粉无数,许多学生考上大学返回母校,常会说起高考冲刺时这份斗志昂扬的特殊激励。


仅存的9篇文章

还要写吗?

能写则写,或许尝试视频形式

采访当天,陈老师把找到的9篇文章打印出来。仔细对比,记者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是文稿的字数。2006年仅1页,有700多字。2012年-2017年,这几年有2页左右,约1000-2000字。到了2018以后,每篇都是5-6页以上,大概3000-5000字。

“年级大了,唠唠叨叨,话也多了,字数就多了。”陈新辕开玩笑地说,人老了,眼睛不好了,字号变大了,页数就多了。对这份充满仪式感的任务,愈加珍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是文章标题。2018年开始到2021年,每个标题都有“爱”。比如, 2017年《我不爱你,但我会感谢你》、2018年《遇见高考 遇见爱》、2019年《爱青春 爱高考》、2020年《世界很大,转角有爱》、2021年《浅浅遇 深深爱》。


陈新辕和他的学生们

“光看这个标题,真的以为是情书。这里的‘爱’是什么?”面对记者抛来问题,陈新辕腼腆地笑了起来。他说,主要有三个层次。

一是热爱、投入、付出。“高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太大,我也是高考的受益者。生于磐安大山里,靠读书改变了人生轨迹。”他说,如果你不热爱、投入时间和努力,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二用充满爱意的词汇,给学生们缓解压力。

“最后一层,的确有爱情的意思。”他说,少男少女,互生情愫,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不去谈,就没有了。关键我们要引导好,将美好的爱情融入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化作学生奋斗、拼搏和努力的内心动力。

第三个是语言。最早2006年这篇《冲刺高考》写得更像是一篇规整的议论文。没有太多情感、用词言简意赅,且主旨立意较为传统,用大道理告诉孩子们要努力,奋斗,拼搏。从2018年开始到今年,整个“画风”都变了。用词更加文艺、清新和细腻。当初的议论文,变成了散文、美文作品。


学生们送给陈新辕的卡片

记者通读了2021年《浅浅遇 深深爱》,里面充满了各种时髦的词汇、网络用语,还有搞笑段子。一点也不像出自一位58岁的老教师之手。“我喜欢看《奇葩说》《吐槽大会》《我是演说家》等综艺节目。”他说,一方面丰富自己的语言,一方面了解当下的年轻人。

“之前,更多的是站在老师角度去写。现在,会更多关注年轻人的心理,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高考。”陈老师说,时代不同,高考的意义也不同,要紧跟新时代的大背景,探求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并给予他们一份最有力的精神支撑。

“今后,还要接着写下去吗?”记者问。陈新辕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现在年轻人喜欢视频,或许还可以尝试更好更有趣的形式。”他笑着说。

本文重点讲:比较励志的歌曲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z607.com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